2018年,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LED行业整体增长有所放缓,同时因为各厂商芯片产能大规模释放,供过于求导致芯片价格出现持续下滑,LED芯片行业进入产业下行调整周期。
在LED芯片行业跌入低谷时,各个LED芯片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呢?为此,小编整理了国内6家LED芯片行业上市公司的各种数据进行对比,详细内容如下。
在2018年的营收排名中,三安光电以83.64亿元的成绩排名第一,占6家LED芯片上市公司总营收(210.62亿元)的39.71%,澳洋顺昌与德豪润达分别以42.55亿元及41.20亿元位列2、3位。
在营收增幅排行中,澳洋顺昌以18.58%的增幅排名第一,而华灿光电则以3.87%的增幅排在第二位。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乾照光电、聚灿光电的营收增幅出现下滑现象。
在净利润方面,三安光电借助体量优势,以28.30亿元的成绩遥遥领先。华灿光电与澳洋顺昌则以2.44亿元和2.26亿元分列2、3位,紧随其后的是乾照光电(1.80亿元)与聚灿光电(0.2亿元),而德豪润达则亏损5.03亿元。
而在净利润增幅方面,德豪润达净利润同比增长48.24%(2018年净利亏损5.03亿元,2017年净利亏损9.28亿元),三安光电、澳洋顺昌、华灿光电、乾照光电、聚灿光电净利润增幅则出现下滑。其中华灿光电同比下降51.43%,聚灿光电同比下降81.48%。
研发投入情况
在研发投入方面,三安光电2018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8.07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的9.64%。澳洋顺昌2018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2.26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的5.32%。华灿光电2018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84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的6.73%。乾照光电2018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0.85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的8.29%。聚灿光电2018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0.47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重的8.36%。
(注:截止4月28日,德豪润达只披露2018年业绩快报,所以其他数据暂时无法统计)
三安光电作为国家人事部认定的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球多国相继成立研发中心,拥有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技术顶尖人才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掌握的产品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信息产业部重点招标项目和国家发改委产业升级专项等。通过不断技术进步,所形成的设备利用率高、良率稳定、产品性能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明显。
三安光电2018年研发投入情况表
截止目前,三安光电拥有专利及专有技术达1,700件,多数为发明专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得到了持续有效建设,为公司销售渠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华灿光电2018年研发项目总支出18,392.55万元,研发总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3%,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10,364.7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79%;开发阶段支出为8,027.8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94%。
在LED领域,华灿光电从原材料、外延生长技术、芯片精细加工技术、产品、及未来的前瞻性技术等方面均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同时在新产品新应用领域如Mini
LED等同步加强了研发部署,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包括研发经费的投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保持LED新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在前瞻性技术及产品如MicroLED等方面,积极探索及开发,拓宽产品方向,在新的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2016-2018年华灿光电研发投入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截至2018年底,华灿光电拥有已授权专利445项,其中发明专利366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外观设计1项;另外还有474项专利正在审核过程中。
乾照光电贯彻坚守LED芯片主业不动摇,经多年发展,公司现已自主研发和掌握了多项LED生长和制备的核心技术,并依托现有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品质的进一步提升,稳扎稳打,使公司LED外延片、芯片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更深层次维系同客户的良性合作。
2016-2018年乾照光电研发投入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报告期内,乾照光电及全资子公司共获得44项发明专利授权,17项实用新型授权及4项外观设计授权,同时新增申请109项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及1项外观设计。
澳洋顺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在LED业务及锂电池业务方面,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的研发,逐步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并建立专利保护体系。目前,公司已申请并获得多项专利授权。
澳洋顺昌研发投入情况
聚灿光电充分重视技术研发工作,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积极鼓励员工开展研发项目并申请专利,以保证公司产品的创新性和避免专利侵权风险。目前,公司已在LED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的主要工序上拥有了核心技术,如高取光效率的图形化衬底、高发光效率的外延技术、高均匀性高取光效率的芯片工艺技术、高发光效率高散热的高压、倒装结构芯片等。
2016-2018年聚灿光电研发投入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截止报告期末,聚灿光电拥有已授权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
LED业务发展情况
三安光电
三安光电LED业务收入主要包含了LED芯片和LED汽车灯业务。LED行业去年收入67.33亿元,同比下降4.43%。目前,三安光电LED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不算太高,未来将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现有产能的一倍以上;LED汽车灯业务最近几年业务增长较快,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LED车灯未来的应用将会非常广阔。
三安光电营收业务构成
此外,三安光电Mini-LED已于一年前开始实现量产销售,出货量也随着关键设备的逐步到位在叠加,Micro-LED巨量转移技术也在改进并突破,这两块业务未来将会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除此之外,公司在植物照明、消毒杀菌、智慧路灯等新兴市场也有布局,新兴市场的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在MiniLED/MicroLED方面,三安光电于2018年2月与三星电子签订《预付款协议》合同。今年4月25日,三安光电宣布与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合同,投资总额120亿元。根据合同约定,三安光电将在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辖区内投资兴办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项目,主要生产经营Mini/MicroLED外延与芯片产品及相关应用的研发、生产、销售。截止到2018年9月,三安已申请27项MicroLED专利,并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开始生产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100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和汽车尾灯等小尺寸面板的Micro
LED产品。
在汽车照明方面,三安光电全资子公司安瑞光电生产的汽车照明设备已成为国内多家汽车品牌的供应商,客户规模及层次正在稳定提升。
华灿光电
华灿光电在稳固全球显示屏芯片市场领先供应商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开拓高光效白光照明市场以及背光市场,着力开发高压产品、倒装产品的扩产和放量,随着产品技术不断提升,已稳固国内领先供应商地位。公司蓝宝石衬底在2018年完成部分扩产,使得衬底片产销规模均居行业领导地位。
华灿光电营业收入构成
在Mini RGB
LED芯片方面:2018年,相关产品已应用于实际案例,并已稳定批量出货,公司是市场上少数能批量大规模量产出货的厂家之一。同时红光芯片良率得到突破,为未来进一步扩大销售打下良好基础。
在Mini BLU LED芯片方面:2018年是全球各大封装厂,模组厂,整机厂积极布局和储备Mini
BLU市场化应用的一年,公司通过与封装客户配合,相关产品获得客户认可,产品在手机和电视终端市场已经小批量应用,目前也在与国内外终端客户密切合作进行新方案开发。公司Mini
BLU LED芯片在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为2019年产品起量奠定了优秀基础。
在MicroLED芯片方面:华灿光电积极与全球一线厂商进行紧密配合开发,研发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显示屏芯片市场方面,华灿光电在市场上的率先量产供货和未来持续提升小间距和mini性能,将使得公司率先抓住市场起飞的良好机遇,扩大销售巩固公司竞争优势。
在白光照明芯片市场方面:华灿光电2018年全年白光五大系列产品如高光效LED照明芯片、倒装芯片和灯丝芯片等在各细分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受到封装客户以及终端应用客户的认可,其中高光效以及高压产品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市场占有率,灯丝稳定出货,芯片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且进入国际一线灯具品牌厂。
在高端背光芯片市场上,华灿光电2018年电视背光LED芯片产品已经为全球一线电视机厂稳定供货,且顺利打入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国际一线背光供应链。通过与封装厂和电视机厂的密切配合,大尺寸背光产品出货量持续提升。手机背光产品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目前已达国内一流技术水平,2018年公司也与国内一线模组厂开展战略合作。
在车灯LED芯片方面:车灯配合重点客户进行全线研发开案,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前装市场上已经初步与一些汽车厂商开始合作,后装市场在2017年的基础上,与客户合作继续深入且出货量持续增加。Flash产品已为主流手机厂商供货,且出货量有所增长。UVA和红外LED已初步完成研发,小批量量产中。公司对植物照明,UVC,激光器和VCSEL的研发也均在积极部署中。
乾照光电
2018年,乾照光电继续秉持“产业为本”的理念,以资本运营为手段,深耕LED主业,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并举,寻求公司新一轮发展。同时,积极进军新蓝海,寻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乾照光电营业收入构成
红黄光领域,乾照光电在扬州子公司投产7.3亿元用于实施红、黄光LED芯片及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扩产,2018年已陆续释放产能,未来红黄光芯片产能将持续提升。正装红光LED芯片、小功率反极性红光LED芯片、中大功率反极性红光LED芯片的性能持续提升;公司高端倒装芯片、红外芯片等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对外供货。
蓝绿光领域,2018年1月,乾照光电南昌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一年时间基地从一片荒芜之地拔地而起成为一片雄伟壮观的现代化工厂群,作为国内最大单体GAN
LED器件生产基地,已基本全面建成。2018年,公司在蓝绿光领域积极顺应市场趋势,优化升级产品结构,随着产能的不断拉升,将为乾照光电新增60万片/月的氮化镓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使乾照光电的氮化镓LED外延片和芯片总产能达到100万片/月。
高端化合物芯片领域,2018年11月,乾照光电发布公告出资15.9亿元建设VCSEL、高端LED芯片等半导体研发生产项目,推动LED芯片技术升级、拓展应用范围及高端产品国产化,目前VCSEL、高端LED芯片等半导体研发生产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公司合作开发的单色AM
Micro-LED显示屏,已可实现动态显示,有望实现彩色化。
在四元系产品方面,正装红光LED芯片进一步开发出小尺寸芯片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小功率反极性红光LED芯片性能大幅提升。850nm和940nm近红外LED芯片产品已稳定量产,并开发出不同尺寸的产品应用。
在氮化镓产品方面,新开发Phecda系列和Megrez系列正装白光LED芯片产品,已量产出货并持续进行性能的优化提升;倒装白光LED芯片第二代产品已小批量生产,第三代产品正在客户端验证;公司还开发出多种型号的LED灯丝芯片。
在Mini-LED方面,开发出多种型号的产品并已在背光和显示屏等客户端使用,同时正在开发第二代Mini-LED新品。RGB显示屏芯片持续改善性能和可靠性,已获得客户认可并量产出货。
在Micro-LED方面,与合作伙伴协同开发出单色显示屏样品,并持续朝20um以下的芯片尺寸迈进。
澳洋顺昌
2018年,澳洋顺昌努力做好生产制造及销售管理,芯片产销率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虽然LED芯片业务营业收入继续保持了增长,不过因为价格的大幅下滑,盈利水平有较大程度的下滑。报告期内,淮安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27,946.16万元,同比增长28.29%;实现利润总额13,891.53万元,同比下降49.24%;税后净利润12,493.92万元,同比下降39.52%。贡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24.37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约为39.56%。
澳洋顺昌营业收入构成
澳洋顺昌在技术性能、新产品方面不断投入研发,全年申请专利约30项。通过研发,在光效方面取得了5%左右的提升,同时,产品开始涉足显示领域。
截止报告期末,LED新增产能建设基本完成。报告期内,因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未实施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原定的募集资金项目蓝宝石图形产业化项目暂缓了建设节奏,LED蓝宝石切磨抛和PSS衬底项目仅有小部分产能处于试运行中。鉴于目前LED市场情况,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将会视未来市场变化情况决定后续项目建设实施。
聚灿光电
聚灿光电全年公司外延片、芯片产量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7.02%、60.01%,高效实现生产基地由苏州向宿迁的平稳过渡,产能实现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在LED外延片业务方面:
注: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量产MOCVD共12套,还有68台待安装,未计算在内。
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MOCVD设备产出的外延片规格全部为4英寸。
在LED芯片业务方面,聚灿光电生产的LED芯片按终端应用,主要面向照明、背光市场。
注:上述指标中,提高芯片亮度和降低芯片电压,都是提高光效的有效方法,芯片光效越高,产品的可靠性也随之提高,从而更有助于产品进入高阶应用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LED外延片产能约570万片/年(折2英寸,下同),芯片产能约536万片/年,其中,外延片与芯片产能基本匹配,主营产品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综合达95%以上。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8,718,920.84元,按产品分为LED芯片、LED外延片及其他。
聚灿光电营业收入构成
未完待续。
编辑:严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