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


林徽因( 1904 ~ 1955 )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福建省闽侯人。 1904 年 6 月 10 日生于杭州, 1920 年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3 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 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 1927 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人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 G.P. 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 年 3 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9 年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讲授《雕塑史》和专业英语。 1931 年应聘到北京中国营造社任职。
1931 ~ 1946 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参加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足迹遍及北京、河北、山西、浙江、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1946 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说》等专题课。 1949 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 1951 年为天安 11 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 1951 年调查研究景泰蓝新图案,还亲自参与测试。
1950 年兼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工程师, 1953 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参与设计的工程有北京大学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云南大学学生宿舍,清华大学教师住宅,中南海怀仁堂装修工程等。
她发表的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她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林徽因诗集》( 1985 年)。
林徽因集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于一身,她是 20 世纪中国建筑界的才女。
林徽因 1955 年 4 月 1 日病逝于北京。

1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1994142947@qq.com 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