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的概念是“如果一个产品经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 旨在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商业,此产品被视为倾销。”
确定倾销幅度的原则包括:
第一,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公平比较,这两个价格应在同样贸易水平上进行比较, 即指在出厂价水平上和尽可能接近在同一时间的销售。可根据每一条件的具体状况,对影响 价格比较的各种因素于以考虑。这些因素有销售的状况和条件、捐税、贸易水平、数量、物 理特性等。
第二,货币折算依据的汇率。在进行价格比较需要进行货币折算时,应按销售日的汇率 为准,销售日是指交易合同、购买定单、确认定单或发票的日期。
第三,调查期间倾销幅度成立的基矗通常应在加权平均正常价格与全部出口交易的加 权平均价格之间比较,或者正常价值和每年交易价格之间比较。
第四,通过中间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如果产品不是从原产国直接进口,而是通过一个中间国进口,则对进口成员方出售产品的价格,通常与出口国可比价格进行比较,但也可以与原产国的价格进行比较。
2 、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协定》规定,一成员方在采取反倾销措施之前须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目的是查实是否存在倾销、产业损害及两者的直接因果关系。反倾销调查由进口方政府当局执行,但反倾销调查的发起须始于由进口方境内据称受损害的产业或其代表提交有关的书面请求。
书面申请应包括下列证据:倾销状况、产业受到的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直接因国关系。说明证据的所需资料包括如下内容: (l )申请者的身份及申请者所代表的境内相同产品生产价值和数量; (2) 有关被视为倾销产品的一套完整的说明,包括该产品所属国家的名称、出口国或原产地国的名称、已知的该产品进口商名单; (3) 被诉商品在原产国或出口国国内市场出售时的价格资料,出口价格的资料,或者该产品在进口方首次向一个独立的买主转售时的价格资料; (4) 被诉产品的进口数量变化资料,对国内市场相同产品价格影响以及对国内有关产业造成后续冲击的程度和资料,表明有关影响产业状况的经济因素和指数。
进口方当局在接到书面申请后,依据其提出的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决定是否发起调查。如证据缺乏准确性和充分性,不应发起调查;反之,则可发起倾销调查。但在发起调查之前,当局应通知有关出口方政府;且不妨碍已到岸商品完成清关程序。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进口方当局在没有收到国内产业或代表国内产业提出发起调查的书面申请的情况下,决定发起一项调查,只有在掌握倾销、损害和相互具有因果关系的足够证据时才能开始。
反倾销调查的终止条件: (1) 在调查开始后,有关当局发觉倾销或损害的证据不足,应 尽快终止调查; (2) 有关当局确定倾销幅度不到正常价值的 2 %或倾销产品的进口量或者损 害可以忽略不计 ( 如倾销产品的进口量在进口方国内市场上相同产品中的比重不足 3 % ) 。
应终止调查:
反倾销调查的期限:在一般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在其开始后的一年内结束,最长不能超过 18 个月。
3 、证据审核
进口方政府当局决定对某种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应将调查内容及要求提供的信息资料通知所有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包括:受调查的出口商或外国生产商或受调查产品的进口商或商会或同业公会 ( 其大多数成员是该产品的生产商、出口商或进口商》出口方政府进口成员方相同产品的生产商,或商会或同业公会 ( 其成员在进口成员方领土内在生产类似产品中占绝大多数 ) 。
出口商或外国生产商在收到某种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调查表之后,在 30 天之内要予以答复,必要时可以再延长 30 天。
在整个反倾销调查期间,所有当事人应有充分的机会为其利益进行辩护 ( 书面陈述、当面辩论、口头反映均可 ) ;调查当局有义务向各当事方及时提供一切与案件有关的资料;在得到有关企业和外国政府的同意后,反倾销调查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调查。
在做出最终裁决之前。反倾销调查当局应将作为最终裁定基础的各项主要事实通知所有有利害关系的当事方,并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为其利益而继续据理辩护。
来源:慧聪网
1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1994142947@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