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杆丨中国铁塔的“共享”之道

  2005年7月,当时的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出通知,要求相关企业本着有效利用、节约资源、技术可行、合理负担的原则,实现电信管道、电信杆路、通信铁塔等电信设施的共用。已建成的电信管道、电信杆路、通信铁塔等电信设施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将空余资源以出租、出售或资源互换等方式向有需求的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开放。

1557903454131117.jpg

  2008年8月27日,中国国家审计署的一份工作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6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网通、铁通5家企业累计投入1123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投资问题突出,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1/3左右。运营商之间资源共享的呼声随之而起。

  2010年-2013年间,工信部和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提出该年度共建共享考核的各项要求和具体考核指标。没完成指标的,则由国资委给以相应的业绩考核扣分处理。

  2014年3月26日,由国资委牵头,会同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召开过一次协调会。会议研究讨论了铁塔公司组建涉及的重要问题,明确设立铁塔公司协调组和筹备组。其中,协调组负责协调公司组建中的重大事项,筹备组负责具体的公司组建工作。

  2014年4月30日,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证实,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该负责人称,”基础电信企业的这种探索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降低行业的建设成本,最终惠及广大电信用户。”

  ”国家基站公司”将成立的消息引发股市上相关股票出现大幅波动。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3.18, 0.11,
3.58%)H股大涨5.87%,中国电信也大涨3.11%,中国移动则上涨不大。原因是一旦”国家基站公司”成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能以很少的成本快速布置4G基站,进而能集中精力发展新业务。

  2014年7月11日,铁塔公司终于落地。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分别出资40.0亿元人民币、30.1亿元人民币和29.9亿元人民币,在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各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权。在公司组建上,三大电信运营商既是铁塔公司的客户又是股东。

  铁塔公司全量承接通信铁塔新建需求,在标准造价下,一家独建独享,租费仅覆盖基本运营成本;两家以上共享给予折扣;三家共享折扣更大,越共享越便宜。通过共享折扣优惠,鼓励电信企业更多通过共享方式使用站址,有利于电信企业成本节约,也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然而,伴随中国铁塔公司与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商务定价关系逐渐理顺,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铁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中国铁塔公司运营并管理的站址数量达到 194.8 万个,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铁塔数量,遍布全国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增幅约为4%,而塔租户数年末增长12%至301万个,增速明显快于站址数,年末塔均租户数1.55个,实现塔均年收入达3.76万元
(以平均站址数计算),同比增加5%。

  这意味着中国铁塔需要在“共享”上迈出关键性一步。

  正是基于深化共享的发展战略,在2018年8 月 8 日中国铁塔实现在香港主板上市时,募集资金就达到了港币 588 亿元,创下了 2018 年H 股
IPO的最大融资额。并在当年12 月 10 日进入恒生国指成分股,成为港股通标的。2019年3 月 4 日,中国铁塔发布
2018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人民币718.19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为人民币26.50亿元,同比增长36.4%。同时,室分业务和跨行业业务增长显著,突显了共享所创造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5G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铁塔可以充分反映通信技术基础建设情况。通信技术是现代很多新兴产业的基础,在此衍生出众多的互联网、物联网甚至创新制造应用。借此,本期商业案例将主要探讨中国铁塔公司在“共享”上的创新与实践,机会与挑战。

  业务  从“重复投资”到“共建共享”

微信图片_20190515150025.jpg

  其后,2015年10月31日,中国铁塔以现金和增资方式与三家电信企业进行存量铁塔相关资产注入交易,注入存量铁塔140余万个,交易总价值达到2035亿元,并同步引入新股东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国新”),股东由此前的三家变更为四家,四家公司分别持有中国铁塔38%、28.1%、27.9%以及6%的股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总股比依然高达94%。

  如何在更好服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同时,逐步解决业务单一、客户单一问题,成为中国铁塔公司在成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看来,“共享成为中国铁塔公司的破题之道。一方面通过共享,中国铁塔可以为运营商创造价值,摆脱单方面的依赖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2014年成立至今,中国铁塔公司逐渐走出了一条从成立之初避免“重复投资”到面向未来“共建共享”的价值创造的探索路径。

  2017年9月,中国铁塔总经理佟吉禄在谈到共享的成效时就表示,“三年来,‘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实现了更快速、更协调、更经济地发展。更快方面,三年来,中国铁塔一共承担三家电信运营商提出的塔类建设项目158万个,几乎相当于前三十年建设的总量。此外,我们还建设了1100公里的高铁公网覆盖,还有1600公里的地铁公网覆盖,室内分布系统三年完成了3.3万个。”

  不仅如此,中国4G网络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铁塔公司对共享模式的践行。据佟吉禄透露,“中国铁塔1200亿的投资中,70%投到了农村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12省的铁塔建设明显快于中部省。”显然,这在整体上推进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4G网络的建设,助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8年,中国4G终端手机的渗透率达到96%以上。毫无疑问,这与中国铁塔基础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

1557903763330010.jpg

  共享  从“行业共享”到“社会共享”

微信图片_20190515150324.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铁塔公司赴港上市前夕,行业专家项立刚也指出,“在非通信业务方面,未来中国铁塔也意在寻求与行业之外的合作,这些很可能是在原有基站资源的基础之上加以开发。”同样的,2018年7月24日中国铁塔的发售会上,已经成为中国铁塔董事长的佟吉禄表示,中国铁塔已经为环境监测、海事监测、地震监测等16个行业提供服务。截至2018年6月底,跨行业的租户数量由2000多个快速增至5.7万个。

  正是在这样的共享格局和战略框架之下,中国铁塔的上市,一举创下了2018年度港股募集资金最大一笔IPO。

  不仅如此,对于其上市后发布的第一份年报,高盛、野村、光大、中国银河等机构都对中国铁塔的未来前景看好,维持买入评级,他们认为中国铁塔的主要增长动力是: 1、4G 网络继续扩张; 2、5G 推出; 3、非电信用户的塔使用量; 4、共享率上升; 5、并购。

  更直接地说,5G和共享率成为中国铁塔发展的两大焦点。说白了,除了行业内的共享之外,中国铁塔要立足于资源共享,强化多点支撑的业务增长格局。中国铁塔的招股书显示,中国铁塔目前主要从事三类业务:塔类业务(宏站业务和微站业务)、室分业务、跨行业站址应用信息业务。

微信图片_20190515150422.jpg

微信图片_20190515145504.jpg

  未来  “通信塔”和“社会塔”的相互赋能

  周丽莎就表示,面向5G时代,基站密度加大,数量成倍增长,传统建设模式必须转变,需充分共享路灯杆、监控杆、电力杆等社会资源,为此,中国铁塔还提出了变“社会塔”为“通信塔”,变“通信塔”为“社会塔”的转变,以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共赢,迈向5G时代。

  的确,塔多杆多,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后4G时代,由于5G技术的特征,路灯杆、监控杆、交通指示牌、电力杆(塔)等社会资源毫无疑问都是可用的资源。通过社会资源的共享成为通信塔,会更快速地满足需求,会更经济地来服务于行业。

  2019年北京世园会已于4月底开幕。中国铁塔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范晓青表示,世园会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除园区内外的12个大型基站外,还有74个微型基站、114根智慧灯杆,并且对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11座展馆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据悉,房檐下、木栅栏内、幕布中,各个5G微基站将完美融入展馆背景中。不仅充分实现行业内铁塔、机房、电力引入、传输光缆等资源共享,还推动了通信资源和社会资源开放共享。通过让各方最大化共享资源,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提升了建设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要使社会塔成为通信塔,需要政府的主导;目前中国铁塔公司已经和各省(区、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省级到地市级政府,陆续以“红头文件”
等形式,开放公共资源,简化审批手续,纳入政府规划,支持“通信塔”、“社会塔”双向开放共享。

  “智慧灯杆作为载体,未来可化身成为5G基站。”中国铁塔佛山市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智慧杆’的理念与模式并不复杂,也并不新鲜,相关的技术与产品都已经成熟。它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产业链各方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大规模地推进高效整合和集约建设。”

  观察  共享经济的“使用权”痛点

微信图片_20190515150727.jpg

  今年3月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应时指出,“将来20%左右的5G设施是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80%用于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那么,由此,中国铁塔公司在进行基础设施布局时就可以基于设备共享或数据共享考虑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在与智能城市、网络制造、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进行商业结合、协同创新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铁塔公司已经向着行业外共享的模式进行多种探索,并着力推进一个“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

  不过,按照新的角色定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的效率与效益,将极大地考验着中国铁塔系统运筹能力。

  有专家就指出,“这将是一场事关基础设施‘使用权’的盛宴,但痛点也恰恰在使用权上,比如如何平衡不同使用者间的关系,如何切分相关的利益,如何提升共同使用者的效率,以及建立共同使用权上的协调机制等,都有待问题出现后的进一步探索。”

编辑:严志祥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

留言咨询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