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的46亿产值到2006年的130亿,从当初840多家小作坊到现在的5700多家企业,古镇创造了中国特色区域产业经济的一个神话和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如今的古镇客商云集、车水马龙、地价飙升、景象繁华。然而,一批曾经代表一个时期辉煌的老板,在灯红酒绿的繁华背后却在思考企业的下一个十年,甚至古镇下一个辉煌何时再来。
现在,有些人坐拥地利,靠收取租金为生;有些人坐享其成,靠吃几年前的老本;有些人坐收渔利,靠客商上门买灯。古镇镇政府十几年来经营好的商业环境为古镇人造了一座安居乐业的“温床”。一些人继续在温床上安详地过日子,但有一些人已经看到了温床背后埋藏的隐患和忧虑。
我们最近对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的前30强经销商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是,他们大部分经销的主打品牌均来自古镇以外的区域,如惠州、佛山、上海、浙江等地,古镇唯有欧普、华艺等少数品牌能称得上是渠道的主角,大部分灯饰品牌都是这些经销商店里的配角。在市场占有即话语权的时代,古镇几千家灯饰企业明天的话语权在哪里?
胜球集团董事长区成聪认为,古镇人应该团结一致,并延续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鹰皇灯饰董事长李杰标认为,灯饰产业才是古镇的经济主体,古镇人不应放弃主业,而且要勇敢地走出去,古镇需要大企业、名品牌的支撑;今朝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显达认为,古镇人应该鼓励下一代去闯荡市场,变老板为企业家……他们曾经改行做灯,用手绘制漂亮灯饰;曾经提灯走天涯,用脚丈量中国大地。他们都腰缠万贯,但今天,古镇第一代创业者们道出了他们此时的肺腑之言。
古镇镇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促进古镇灯饰产业的升级:大力举办灯博会,让古镇企业走出去;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升古镇灯饰产品质量水平;打造“古镇灯饰”区域品牌,让古镇企业与灯饰产业双翼齐飞。政府可谓用心良苦。
2006年,常州、惠州、成都等地区都在为打造照明产业基地而跃跃欲试;2007年,上虞、万州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每一个地区照明产业的崛起,对古镇来说是一次潜在的挑战,还是一次产业的外延?古镇成就了一批千万亿万富翁,但古镇的未来需要这批千万亿万富翁去联手再造辉煌。
1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1994142947@qq.com 删除)